土工格栅每卷多少平方
土工格栅每卷多少平方
山东晟坤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从建厂以来,本质质量为先,服务保证的原则,以产品质量求市场,以售后服务谋生存。
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现有员工300多人,公司现拥有各类土工材料生产线40余条,年生产各类土工材料9000多万㎡。公司主要产品有玻纤土工格栅、涤纶土工格栅,单向塑料拉伸土工格栅、双向塑料拉伸土工格栅、刚塑复合土工格栅、PP焊接土工格栅、短纤涤纶土工布、长纤涤纶土工布、聚丙烯土工布、HDPE土工膜,热轧防粘无纺布,生态袋,土工格室,矿用假顶网,矿用护帮网,复合排水板,排水网,膨润土防水毯等土工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市政、能源、水利及环境绿化与基础建设领域,公司产品被青藏、哈大、京沪高速铁路,京珠、连霍等高速公路等多项国家工程广泛采用,受到工程界、设计施工单位及广大用户的。
经过拉伸形成的具有方形或矩形的聚合物网材,按其制造时拉伸方向的不同可为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两种。它是在经挤压制出的聚合物板材(原料多为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上冲孔,然后在加热条件下施行定向拉伸。单向拉伸格栅只沿板材长度方向拉伸制成;双向拉伸格栅则是继续将单向拉伸的格栅再在与其长度垂直的方向拉伸制成。
由于塑料土工格栅在制造中聚合物的高分子会随加热延伸过程而重新排列定向,加强了分子链间的联结力,达到了提高其强度的目的。其延伸率只有原板材的10%~15%。如果在土工格栅中加入炭黑等抗老化材料,可使其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碱、耐腐蚀和抗老化等耐久性能。
下面我们针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复合风管保温材料做一下简单的剖析:纤维织物复合风管这种风管有时候也被叫做布袋复合风管,纤维织物空气分布器等,是现在的复合风管当中比较新的一种类型了。它主要是靠纤维渗透以及喷孔射流的比较特别的一种出风方式进行均匀送风的一种末端系统。它的特点是风量比较大,产品比较轻,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到屋顶负重的问题,系统运行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噪音,对环境的改善非常有帮助,另外这种风管安装起来也非常方便灵活,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复合风管。
单向拉伸土工格栅是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的防紫外线、抗老化助剂,经过单向拉伸使原来分布散乱的链形分子重新定向排列呈线性状态,经挤出压成薄板再冲规则孔网,然后纵向拉伸而成的高强度土工材料。这种过程中使高分子成定向线性状态并形成分布均匀、节点强度高的长椭圆形网状整体性结构。此种结构具有相当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抗拉强度达到100-300KN/m,接近低碳钢的水平,大大优于传统的或现有的加筋材料,特别是该公司此类产品更具有超水平的高早期(伸长率在2%—5%)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给土壤提供了理想的力的承担和扩散的连锁系统。该产品拉伸强度大(>150Mpa),适应各种土壤。
单向土工格栅用途:
用于加固软弱地基:土工格栅能迅速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沉降量的发展,对道路基层的侧限作用能有效地将荷载分布到更宽的底基层上,从而减少基层厚度,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延长使用寿命。
单向土工格栅用于加筋沥青或水泥路面:土工格栅铺设在沥青或水泥铺层底部,可减少车辙深度,延长路面抗疲劳寿命,还可以减少沥青或水泥铺面厚度,以节约成本。
用于加固路堤坝迦坡及挡土墙:传统的路堤尤其是高路堤的填筑往往需要超填且路肩边缘不易压实,从而导致后期边坡雨水浸袭,坍塌失稳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需用较缓的边坡,占地面积大,挡土墙也有同样的问题,采用土工格栅对路堤边坡或挡土墙进行加固可减少二分一占地面积,延长使用寿命,降低造价20—50%。
用于加固江河海堤:可做成石笼,再与格栅并用,防止堤坝被海水冲刷造成塌陷,石笼具有渗透性,能减缓海浪冲击,延长堤坝寿命,节省人力物力,缩短工期。
用于处理垃圾掩埋场:土工格栅与其它土合成材料结合使用处理垃圾掩埋场,可以有效地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衍生气体排放等问题,且可限度地提高垃圾掩埋场的存储能力。
单向土工格栅的特殊用途:抗低温性。适应—45℃--—50℃环境。适用于北方的少冰冻土、富冰冻土、高含冰量冻土不良地质。
土工格栅的铺筑面应较为平整,铺筑层经验收合格后,为防纵向歪斜现象,先按幅宽在铺筑层划出白线或挂线,即可开始铺筑,然后用铁钉固定格栅的端部(每米宽用钉8根,均匀距离固定),固定好格栅端部后,用铺筑机将格栅缓缓向前拉铺,每铺10米长进行人工拉紧和调直一次,直至一卷格栅铺完,再铺下一卷,操作同前,铺完一卷后用6T-10T的压路机从起始点开始向前进方向碾压一遍即可,(如铺筑在中面层上和找平层上,用钢辊压路机为宜;如格栅直接铺在混凝土路面上,用胶辊压路机为宜,)接铺:以卷长为单位作为铺设的段长,在应铺格栅的段长内铺满以后,再整体检查一次铺筑质量,然后接着铺筑下一段,下一段铺筑时,格栅与格栅可以用10-15CM的搭接长度,并用铁钉或木楔固定后继续向前进方向铺第二段,依次类推,操作要求同前。
贵州土工格栅厂家
展开全文